圖35-3顯示了從蛋白質溶液中吸附內毒素的原理。陰離子交換配體和一切內毒素選擇性配體在工作條件下帶正電荷網,如此,帶負電荷的蛋白質和內毒素在低離子力時被吸附,此時蛋白質和內毒素幾乎不能回復。當吸附能力耗盡之后(不取決于是否系內毒素特異性),...
采用等電點聚集法得到的蛋白質預備成分,可以用一種符合預先測定的等電點的腔隙電解體作為膜來實現。Lncas等發現,這同樣能從蛋白質溶液中去除內毒素。肌紅蛋白質溶液持續循環于pH6.98和pH8.04,1mmol/LHEPESpH5.1的膜內,...
Minobe等于1991年提出了關于內毒素吸附動力控制的問題,他認為在低濃度時最有特異性,這是由微粒和囊泡的大小及其穩定性所決定的。空間結構的限制阻礙了聚合物穿透吸附劑孔系統。所以,內毒素的吸附主要發生在吸附劑顆粒的外表面,但這只是吸附劑結...
通過內毒素選擇性親和吸附劑來清除內毒素應該是可能的,并能保證蛋白質幾乎100%回收。為了清除不同細菌和菌株來源的內毒素,所采用的吸附劑必須與內毒素的化學結構能較好地匹配,所以應選用針對內毒素共有基團的選擇性親和配體,以識別內毒素的保守結構成...
吸附技術常被用于從蛋白質溶液中清除內毒素,其原理基于活性炭或其他吸附材料的非選擇性吸附作用。這用于血漿的去污染是可能的。但是,如果也用非選擇性吸附劑來使蛋白質溶液去污染則是不可行的,因為此時蛋白質也會被活性炭不可逆地吸附掉。在醫用方面,去除...
細菌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中的一種重要成分,它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細胞外囊泡,可以誘導炎癥反應和細胞因子釋放,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對細菌內毒素進行定量檢測對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將介紹細菌內毒素及其定量檢...
避免任何微生物污染及其內毒素釋放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是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保持絕對的無菌。如果采用某種去污染措施,必須保證得到足夠的終產物。Anspach等積累多年的經驗總結出,從含蛋白質溶液和不含蛋白質的溶液中去除內毒素是有很大區別的。對于不...
內毒素與其他物質包括蛋白質能發生許多相互作用。抗內毒素抗體和蛋白質性質的內毒素受體(如CD14、CD16、CD18等)與內毒素之間相互作用并以分子識別的方式實現。另外,還有些蛋白質如溶酶體、乳鐵蛋白和轉鐵蛋白也是與內毒素關系密切的蛋白質(P...